[拼音] dùn shì yōu jū
[释义] 见“遁世隐居”。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遇不遇》:“齐之华士,栖志丘壑,而太公诛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拼音] bié jū yì cái
[释义] 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
[出处]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
[拼音] xuán qìng zhī jū
[释义] 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
[出处] 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拼音] xián jū wú liáo
[释义] 闲居:独居。单独生活,无所事事。形容寂寞孤单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侦戏》:“昨闻侯生闲居无聊,欲寻一秦淮佳丽,小弟已替他物色一人,名唤香君。”
[拼音] zé lín ér jū
[释义] 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出处]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拼音] rì yuè bù jū
[释义] 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 《北史·隋纪·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
[拼音] rì jī yuè zh
[释义] 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出处] 《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晋·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拼音] wù jū xià liú
[释义]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拼音] cí fù jū pín
[释义] 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出处] 《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拼音] jū zhòng yù qīng
[释义]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故自三代、秦、汉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亲历行阵,习知武事,知居重驭轻之势。”
[拼音] fēn jū yì cuàn
[释义] 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拼音] chǐ jū wáng hòu
[释义] 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出处]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拼音] dà míng nán jū
[释义]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后称盛名之下不易自处为“大名难居”。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拼音] piàn yán jū yào
[释义] 片言:简短的几句话。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要点
[出处] 晋·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拼音] chǔ zūn jū xiǎn
[释义] 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拼音] qún jū xué chǔ
[释义] 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拼音] fú jū yàn jù
[释义] 谓群聚一处。
[出处] 宋·王安石《上五事书》:“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
[拼音] ǒu jū wú cāi
[释义] 耦:通“偶”。住在一起,关系融洽,没有猜忌
[出处] 清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46首:“得与云、山、书、史,耦居无猜,不可谓非人生之幸。”
[拼音] jù zú ér jū
[释义]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出处]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拼音] jū wú qiú ān
[释义]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