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51个与“”相关的成语:
  • 得寸进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释义]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近在咫

    [拼音] jìn zài zhǐ chǐ
    [释义]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出处]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 垂涎三

    [拼音] chuí xián sān chǐ
    [释义]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天涯

    [拼音] zhǐ chǐ tiān yá
    [释义]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出处]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 竿头

    [拼音] bǎi chǐ gān tóu
    [释义]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寸之功

    [拼音] chǐ cù zhī gōng
    [释义]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 布斗粟

    [拼音] chǐ bù dǒu sù
    [释义] 比喻兄弟不和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 之躯

    [拼音] qī chǐ zhī qū
    [释义] 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直寻

    [拼音] wǎng chǐ zhí xún
    [释义]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千里

    [拼音] zhǐ chǐ qiān lǐ
    [释义]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出处] 唐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 斗米

    [拼音] dǒu mǐ chǐ bù
    [释义] 指少量的粮食与布匹
    [出处] 明 袁宏道《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识面貌,每日以沉湎为工课。凡所得斗米尺布,尽以沽酒。”
  • 目无三

    [拼音] mù wú sān chǐ
    [释义]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出处] 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 步绳趋

    [拼音] chǐ bù shéng qū
    [释义] 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出处] 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 万里

    [拼音] zhǐ chǐ wàn lǐ
    [释义] 形容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了寥廓深远的景象和意境。也作“咫尺千里”。
    [出处] 《南史 萧贲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童子

    [拼音] sān chǐ tóng zǐ
    [释义]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出处] 《宋史·胡铨传》:“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 寸土

    [拼音] cùn tǔ chǐ jīn
    [释义] 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出处] 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 寸之地

    [拼音] chǐ cùn zhī dì
    [释义]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 相去咫

    [拼音] xiāng qù zhǐ chǐ
    [释义] 咫:1咫=8寸;咫尺:距离很近。形容距离很短或相差很小
    [出处] 宋·洪迈《夷坚丙志·饶氏妇》:“相去咫尺,而莫见其形貌。”
  • 短寸长

    [拼音] chǐ duǎn cù cháng
    [释义] 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寸土

    [拼音] cùn tǔ chǐ dì
    [释义]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