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ū gāo jiù xià
[释义]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拼音] yí dōng jiù xī
[释义]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拼音] jiàn hǎo jiù shōu
[释义] 趁着形势大好时就收兵
[出处] 余华《活着》:“赌场无赢家,我是见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这种地步。”
[拼音] suí xíng jiù shì
[释义]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
[拼音] jiù dì zhèng fǎ
[释义]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拼音] suí fāng jiù yuán
[释义]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
[拼音] jiāng jī jiù jì
[释义] 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出处] 元·朱凯《黄鹤楼》第三折:“我如今将机就计,着这渔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剑刺了刘备。”
[拼音] jiā chéng yè jiù
[释义] 谓有了家产。
[出处] 《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拼音] jiù gùn dǎ tuǐ
[释义] 比喻乘便或顺势行事。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拼音] jiàn fèng jiù zuān
[释义] 比喻到处钻营或利用各种空子
[拼音] jí jiù zhāng
[释义] 急就:匆促地完成。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泛指为了应付需要急急忙忙完成的作品或工作
[出处] 清·龚自珍《咏史》:“羽出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拼音] cóng sú jiù jiǎ
[释义]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出处]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拼音] pián shǒu jiù lù
[释义] 一并被杀。
[出处] 明·徐复祚《投梭记·哭友》:“可怜周戴二兄,不听吾言,果然骈首就戮。”
[拼音] tuī gàn jiù shī
[释义] 同“推燥居湿”。
[出处] 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拼音] wēi gàn jiù shī
[释义]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拼音] qì duǎn jiù cháng
[释义] 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出处] 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拼音] qù wēi jiù ān
[释义]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
[出处] 《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拼音] qù gù jiù xīn
[释义] 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出处] 《史记 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拼音] xǐ jǐng jiù lù
[释义] 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拼音] qù jiù zhī jì
[释义] 就:接近。指进退的分寸
[出处]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以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