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ú luò fēng chén
[释义]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
[出处] 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拼音] wàng chén mí jí
[释义] 见“望尘莫及”。
[出处]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拼音] pò zèng shēng chén
[释义] 甑:蒸食器。食器破烂且积满尘土。形容生活极为穷困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那时呵,餐风宿水乡,恐破甑生尘愁范丹。”
[拼音] chē zhén mǎ jì
[释义]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出处] 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拼音] pú pú fēng chén
[释义] 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出处] 《太平天国 天情道理书》:“去国立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
[拼音] fǔ yú zèng chén
[释义]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出处]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一旦以辎重被讦于监司,夫以巡方而黩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于天下矣。”
[拼音] bù hòu chén
[释义] 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出处] 明·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副帅好当前队,老夫愿步后尘。”
[拼音] lòu chén chuī yǐng
[释义] 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出处] 《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拼音] liù chén bù rǎn
[释义]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出处] 唐 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拼音] wàng chén bài fú
[释义] 见“望尘而拜”。
[出处] 《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拼音] qīng chén zhuó shuǐ
[释义]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拼音] chū chén bù rǎn
[释义]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 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拼音] fēng chén wài wù
[释义]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拼音] fēng chén zhī jǐng
[释义] 风尘:战乱;警:警报。战乱发生的警报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拼音] chén gēng tú fàn
[释义] 见“尘饭涂羹”。
[出处] 清·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南宋以后之俗学,如尘羹涂饭,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弃之。”
[拼音] chén tóu dà qǐ
[释义] 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拼音] fēng chén biǎo wù
[释义]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出处]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恣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
[拼音] è chén wú rǎn
[释义]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出处] 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拼音] fēng chén zhī jīng
[释义] 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出处] 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拼音] mù wú xià chén
[释义]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