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āng qǔ gù yǔ
[释义] 见“将夺固与”。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后集:“李纲辈勤王之师四集,且为将取固予之谋,才得许割三镇诏书,且班师退去。”
[拼音] móu chén wǔ jiàng
[释义] 指有计谋的大臣和勇猛的战将
[出处] 汉 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拼音] jiāng xiōng bǐ dù
[释义] 犹将心比心。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拼音] jiāng wú zuò yǒu
[释义] 见“将无作有”。
[出处] 熊龙峰《张生彩鸾灯传》:“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
[拼音] jiàng mén hǔ zǐ
[释义]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出处] 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拼音] rì jiù yuè jiāng
[释义]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出处] 《诗经 周颂 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拼音] dà shù jiāng jūn
[释义]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拼音] kāng kǎi shū jiāng
[释义] 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帮助人。多用在对社会对群众。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
[拼音] zhù tán bài jiàng
[释义] 指仰仗贤能。
[出处] 《汉书 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拼音] bīng bù yóu jiàng
[释义]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出处]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拼音] fù jūn shā jiāng
[释义] 覆:消灭。消灭军队,杀死大将。
[出处]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月战》:“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军者,有覆军杀将者。”
[拼音] hóng hú jiāng zhì
[释义]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拼音] pò jūn shā jiāng
[释义] ①军被破,将被杀。谓全军覆没。②攻破敌军,杀死敌将。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
[拼音] lǎo zhī jiāng zhì
[释义]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出处] 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拼音] jiāng xiā diào biē
[释义] 喻占人便宜。
[出处] 宋·王君玉《杂纂续》:“寄槽养马,将虾钓鳖。”
[拼音] jiàng xiàng zhī qì
[释义] 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出处] 《后汉书·贾复传》:“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拼音] jiāng tiān jiù dì
[释义] 谓以高就低。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拼音] jiāng gōng dǐ zuì
[释义] 用功劳来抵罪
[拼音] dong fang jiang bai
[释义] 天将破晓。
[拼音] jiāng fēi yì fú
[释义] 翼:翅膀。伏:收拢。鸟在将要飞起的时候,先收拢翅膀。比喻在大的举动之前,总是要先潜伏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