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 shà jiāng qīng
[释义] 高大的房屋即将倒塌。比喻即将崩溃的形势。
[出处]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论侠》:“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有大厦将倾,一木怎扶!”
[拼音] bài jiàng cán bīng
[释义]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出处]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拼音] jiāng jì jiù jì
[释义]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出处]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拼音] jiāng gōng zhé zuì
[释义]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出处]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拼音] jiāng gōng shú zuì
[释义] 将:用;拿;赎:抵尝;弥补。拿功劳来抵偿罪过。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1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拼音]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释义]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出处] 《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拼音]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释义]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出处]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拼音] jīng bīng měng jiàng
[释义] 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出处]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拼音] jī jiàng fǎ
[释义] 用反话去激人,促使人决心去做的策略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
[拼音] jiāng qín bǔ zhuō
[释义]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 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拼音] jiàng mén yǒu jiàng
[释义] 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拼音] jiàng yù liáng cái
[释义] 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拼音] dēng tái bài jiàng
[释义]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拼音] 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释义] 王侯、武将和文臣。指古代统治阶级的上层代表势力
[出处]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拼音] zhǎn jiàng qiān qí
[释义] 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拼音] jiàng mén chū jiàng
[释义] 将门:世代为将帅的人家。指将帅家门出将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
[拼音] bīng bài jiàng wáng
[释义]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拼音] jìng pán jiāng jūn
[释义] 盘:盘子。指十分贪吃的人
[出处]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拼音] bèi wèi jiàng xiàng
[释义] 备位:充数,徒有其位。指白占据将相要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拼音] dú bì jiāng jūn
[释义] 指孤立无援的人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看来,和主力红军是互为左右手,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