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shēng yī duì
[释义]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
[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拼音] yìng duì rú liú
[释义]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出处]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拼音] xiāng duì wú yán
[释义] 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出处] 宋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拼音] duì bù gōng táng
[释义]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拼音] duì tiān fā shì
[释义] 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拼音] wú yán kě duì
[释义]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
[拼音] wàng héng duì yǔ
[释义] 门户相对;可以互相望见。形容彼此住得很近。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拼音] duì zhèng yòng yào
[释义] 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处]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duì
[释义] 同“形影相吊”。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
[拼音] duì hào rù zuò
[释义]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出处]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买两天对号入座的戏票子。”
[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释义]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拼音] duì jǐng shāng qíng
[释义] 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出处] 元 无名氏《集贤宾 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拼音] duì jiǔ dāng gē
[释义] 面对着美酒应当高声歌唱。又可指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
[出处]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拼音] sān tóu duì àn
[释义]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7回:“今天人们都在此处,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
[拼音] niú yī duì qì
[释义]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拼音] xiāng duì rú bīn
[释义] 宾: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 清·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相对如宾。”
[拼音] duì chuáng fēng yǔ
[释义] 同“对床夜雨”。
[出处] 苏曼殊《致刘三书》:“回忆秣陵半载,对床风雨,受教无量,而今安可得耶?”
[拼音] fēng yǔ duì chuáng
[释义]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出处]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拼音] duì chuáng yè yǔ
[释义]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出处] 宋·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拼音] lín jūn duì lěi
[释义] 临:面对;垒:军营,堡垒。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出处]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领将驱兵勇战敌,临军对垒惯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