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n hán zhěn lěng
[释义] 衾:被子。被枕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出处] 宋 柳永《爪茉莉(秋夜)》:“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明 高明《琵琶记》第五出:“[旦]奴不虑衾寒枕冷;奴只虑公婆没主一旦冷清清。”
[拼音] hán chán zhàng mǎ
[释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出处]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拼音] qī fēng hán yǔ
[释义] 见“凄风苦雨”。
[出处]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拼音] chún jié chǐ hán
[释义] 见“唇亡齿寒”。
[出处] 《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拼音] xīn rú hán huī
[释义] 见“心若死灰”。
[出处]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
[拼音] xīn hán dǎn zhàn
[释义] 形容十分惊恐。
[出处] 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
[拼音] gǔ hán máo shù
[释义] 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拼音] hán xīn xiāo zhì
[释义]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出处]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拼音] hán xīn suān bí
[释义]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拼音] xīn hán dǎn luò
[释义] 同“心寒胆战”。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每每怀藏袖中,携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员,见俺无不心寒胆落。”
[拼音] wèn hán wèn rè
[释义]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有时遇见薛蝌,他便姣姣乔乔、姣姣痴痴的问寒问热,忽喜忽嗔。”
[拼音] jī hán jiāo còu
[释义] 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出处] 《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拼音] jì hán zhèn pín
[释义]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出处]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拼音] hán gēng rè yùn
[释义] 泛指农作辛苦。
[出处] 《孔子家语 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衰哉!”
[拼音] lìng chǔ hán wū
[释义] 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
[出处]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孤帷冷簟,难辞白发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于别闼。”
[拼音] hán huī gèng rán
[释义] 寒灰:冷却了的灰烬;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 《隋书·于仲文传》:“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燃,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拼音] hán shān piàn shí
[释义] 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出处] 清·张岱《岱志》:“余入泰山,见磨崖勒字,无一字堪入眼,故余反以无字碑为寒山一片石。”
[拼音] qiū yuè hán jiāng
[释义]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出处]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拼音] hán mù chūn huá
[释义]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拼音] qí hán shǔ yǔ
[释义]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出处] 《明史·陆昆传》:“陛下广殿细旃,岂知小民穷檐掊屋,风雨之不庇,锦衣玉食,岂知小民祁寒暑雨冻馁之弗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