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ó fù bīng qiáng
[释义]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拼音] gōng míng fù guì
[释义] 指升官发财。
[出处] 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拼音] fù guì gōng míng
[释义] 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出处]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2回:“富贵功名,吾与兄自有,何必拘拘于此?”
[拼音] wéi rén bù fù
[释义] 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参见“为富不仁”。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拼音] fù guì bī rén
[释义] 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出处] 《北史 杨素传》:“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拼音] fù guì jiāo rén
[释义] 富:有钱;贵:指有地位。有财有势,盛气凌人。
[出处]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拼音] fù guì fú yún
[释义]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拼音] fā cái zhì fù
[释义] 因获得大量财物而富裕起来
[出处]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拼音] pín fù bù jūn
[释义] 均:平均。贫穷和富裕很不平均
[出处] 《魏书·世祖纪上》:“百姓勤劳,废失农业,遭离水旱,致使生民贫富不均,未得家给人足。”
[拼音] dǎ fù jì pín
[释义] 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打日本,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他们又打富济贫,这全对他的劲。”
[拼音] fù kě dí guó
[释义] 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拼音] fù guó qiáng mín
[释义] 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拼音] bǎi chéng zhī fù
[释义]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出处] 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拼音] ān fù xù pín
[释义]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出处] 《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拼音] fù jiā dà shì
[释义] 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出处] 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所谓富家大室者,所积之厚,其势可以比封君,而钱足以使鬼神。”
[拼音] fù jiā jù shì
[释义]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出处] 清 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富家巨室捐资以助饷者,丁壮冒白刃涂原野者,绅士之督率奔走者,或转战破贼经岁不家食者:用民之力,亦几于尽。”
[拼音] guó fù mín ān
[释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拼音] fù bǐ táo wèi
[释义] 陶: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卫:商鞅。形容非常富有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裂地定封,富比陶卫。”
[拼音] fù shì dà jiā
[释义] 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大家,临期率以赂免,而中产、下户反被均敷之害,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纳米则斗面取赢,专计诛求,费用尤夥。”
[拼音] fù guì bù yín
[释义] ①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②见“富贵不能淫”。
[出处]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或曰: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