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én yān chóu mì
[释义] 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
[拼音] qīn mì wú jiàn
[释义]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拼音] mì mì má má
[释义] 多而密的样子
[出处] 巴金《繁星》:“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拼音] mì bù kě fēn
[释义] 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拼音] róu qíng mì yì
[释义]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拼音] mì luó jǐn gǔ
[释义]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出处]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拼音] jǐn luó mì gǔ
[释义]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出处] 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拼音] mì bù tōng fēng
[释义]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拼音] tóng yún mì bù
[释义]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 《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拼音] yīn yún mì bù
[释义] 比喻形势险恶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的郁闷气氛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遥,天就阴云密布。”
[拼音] mì mì céng céng
[释义] 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
[拼音] shēn shān mì lín
[释义] 见“深山穷林”。
[出处] 鲁迅《彷徨·伤逝》:“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
[拼音] bǎi mì yī shū
[释义]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出处] 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拼音] mì zhēn xì lǚ
[释义] 缕:线。缝制得十分细密。比喻考虑事情极为周到
[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曹雪芹的这种密针细缕、曲曲折折表达出来的向前看的态度,在后四十回中却被高鹗发挥为相反的一面。”
[拼音] bǎi mì yī shū
[释义]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出处] 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拼音] fù ěr mì tán
[释义]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出处] 茅盾《动摇》:“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
[拼音] guò cóng shèn mì
[释义]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王师竹宫遮》:“信阳王师竹宫遮,与先人最相善,且不拘词林前后辈俗体,博洽虚心,过从甚密。”
[拼音] mì mì zā zā
[释义] 密集,茂密,满满的样子
[出处] 曹禺《汗和眼泪》:“挤进了一个坐得密密匝匝,成了一片人的海的会堂里。”
[拼音] mì yún bù yǔ
[释义]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出处]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拼音] è mì bā yīn
[释义]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出处] 《尚书 舜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