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īn zhì rú guī
[释义] 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拼音] xuān bīn duó zhǔ
[释义]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喧:声音大;宾:客人;夺:压倒;超过。
[出处]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拼音] xiāng jìng rú bīn
[释义] 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拼音] bīn kè yíng mén
[释义] 盈:充满。指来客很多
[出处] 《旧唐书 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拼音] bīn péng mǎn zuò
[释义] 座:坐位。宾客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朋友很多
[出处] 明 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醉仙楼听鹤鸣一派箫韶洞,宾朋满座,谈笑无穷。”
[拼音] bīn kè rú yún
[释义]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拼音] zuò shàng bīn
[释义] 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8回:“出门方欲图生计,入室何来座上宾?”
[拼音] rù mù zhī bīn
[释义] 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
[出处] 《晋书 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拼音] xiāng dài rú bīn
[释义]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拼音] āi gào bīn fú
[释义] 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出处] 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拼音] bīn lái rú guī
[释义]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出处] 宋 范仲淹《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教之亲仁,宾来如归。”
[拼音] jìng rú shàng bīn
[释义] 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出处] 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拼音] xià tà liú bīn
[释义] 下榻:住宿。泛指留宾客住宿
[出处] 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拼音] dié wéi bīn zhǔ
[释义] 轮流做主人请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有时迭为宾主,不过清茶寡饭,不设酒肴,以此为常。”
[拼音] mén wú zá bīn
[释义]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出处] 三国 吴 韦昭《吴书》:“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拼音] mén bù tíng bīn
[释义] 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出处] 《晋书 王浑传》:“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拼音] tóu xiá liú bīn
[释义]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投辖:丢掉辖。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拼音] lóng yù shàng bīn
[释义] 见“龙驭上宾”。
[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拼音] lóng yù shàng bīn
[释义]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拼音] xuán tà liú bīn
[释义] 榻:狭长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悬起的床放下来,留客人住下。比喻对客人以礼相待,格外尊敬。
[出处] 《后汉书 徐稚传》:“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