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ōu hé qǔ róng
[释义]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出处]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拼音] nù róng kě jū
[释义]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拼音] yīn róng wǎn zài
[释义]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出处] 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拼音] jiān bù róng huǎn
[释义] 指刻不容缓
[出处] 龚振黄《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发,间不容缓也。”
[拼音] ē ǎn qǔ róng
[释义] 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
[出处] 《新唐书 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拼音] róng xī zhī dì
[释义] 形容居室的狭窄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拼音] yīn róng xiào mào
[释义] 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
[出处]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拼音] tiān dì bù róng
[释义]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拼音] gǒu hé qǔ ān
[释义]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拼音] yōng róng bù pò
[释义] 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出处] 《元史 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拼音] wú yǐ zì róng
[释义] 容:容纳。没有什么可以藏身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2卷:“五更酒醒,觉衣衫拘绊,索烛览镜,羞愧无以自容。”
[拼音] hù bù xiāng róng
[释义] 互相不能容纳对方。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
[拼音] fǎ rù róng qíng
[释义] 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许人情宽容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拼音] gǎi róng yì mào
[释义] 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出处] 《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拼音] tán hé róng yì
[释义] 谭:同“谈”;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
[拼音] dé yán gōng róng
[释义] 见“德言容功”。
[出处]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拼音] róng tóu guò shēn
[释义] 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拼音] wú suǒ róng xīn
[释义] 不在意,不留意。
[出处] 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
[拼音] jǐn róng xuán mǎ
[释义] 指住宅地方狭小。
[出处] 《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拼音] ài fà shuāi róng
[释义]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
[出处] 唐 元稹《郡斋感怀见寄》:“艾发衰容惜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