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07个与“”相关的成语:
  • 视寝

    [拼音] wèn ān shì qǐn
    [释义] 见“问安视膳”。
    [出处] 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余,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
  • 故重迁

    [拼音] ān gù zhòng qiān
    [释义] 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
  • 民不

    [拼音] mín bù ān zhěn
    [释义]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 于磐石

    [拼音] ān yú pán shí
    [释义]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出处]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土重居

    [拼音] ān tǔ zhòng jū
    [释义]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 《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于盘石

    [拼音] ān yú pán shí
    [释义]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出处] 《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 存亡

    [拼音] cún wáng ān wēi
    [释义]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出处]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 国富民

    [拼音] guó fù mín ān
    [释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 乐窝

    [拼音] ān lè wō
    [释义]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出处] 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 闲自在

    [拼音] ān xián zì zài
    [释义]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 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民告示

    [拼音] ān mín gào shì
    [释义]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出处]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 皮之不存,毛将

    [拼音]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释义] 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盘石之

    [拼音] pán shí zhī ān
    [释义] 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 立国

    [拼音] lì guó ān bāng
    [释义]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 治国

    [拼音] zhì guó ān bāng
    [释义]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 其室

    [拼音] bù ān qí shì
    [释义]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 物阜

    [拼音] mín ān wù fù
    [释义]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出处]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视膳

    [拼音] wèn ān shì shàn
    [释义]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出处]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 富国

    [拼音] fù guó ān mín
    [释义]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 虑危

    [拼音] jū ān lǜ wēi
    [释义] 同“居安思危”。
    [出处] 《宋书·文五王传》:“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虑危,不可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