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07个与“”相关的成语:
  • 无躁

    [拼音] shǎo ān wú zào
    [释义] 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出处] 唐·韩愈《答吕医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 营下寨

    [拼音] ān yíng xià zhài
    [释义]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
  • 一隅

    [拼音] gǒu ān yī yú
    [释义] 苟安:暂且偷生;一隅:一个角落。指一个小地方。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 变危为

    [拼音] biàn wēi wéi ān
    [释义] 变危急为平安。
    [出处] 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 寝不

    [拼音] qǐn bù ān xí
    [释义]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保国

    [拼音] bǎo guó ān mín
    [释义]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 常处顺

    [拼音] ān cháng chǔ shùn
    [释义]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良除暴

    [拼音] ān liáng chú bào
    [释义]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出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 若泰山

    [拼音]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 《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 内攘外

    [拼音] ān nèi rǎng wài
    [释义]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定国

    [拼音] dìng guó ān bāng
    [释义]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 头上

    [拼音] tóu shàng ān tóu
    [释义] 比喻多余和重复。
    [出处] 宋 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身之地

    [拼音] ān shēn zhī dì
    [释义]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坐待毙

    [拼音] ān zuò dài bì
    [释义]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出处] 明 李贽《焚书 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 鸩毒

    [拼音] yàn ān zhèn dú
    [释义] 晏:安逸;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酒,有剧毒。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 思危

    [拼音] chǔ ān sī wēi
    [释义] 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 如太山

    [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释义] 见“安如泰山”。
    [出处] 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 土重迁

    [拼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释义] 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 长治

    [拼音] jiǔ ān cháng zhì
    [释义]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出处] 东汉 贾谊《治安策》:“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 身立命

    [拼音] ān shēn lì mìng
    [释义]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