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én bù zì ān
[释义] 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出处] 《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拼音]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
[释义]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拼音] wèi nán gǒu ān
[释义] 苟:苟且。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出处] 《清史稿·食货志》:“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
[拼音] xīn ān shén tài
[释义] 泰:通畅,平安。心神安宁,泰然自若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拼音] ān guó níng jiā
[释义] 指治理国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拼音] ān zhái zhèng lù
[释义]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出处] 《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拼音] ān fěn shǒu jǐ
[释义]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拼音] ān guó fù mín
[释义]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拼音] ān xīn dìng zhì
[释义] 指安下心来。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拼音] ān xiáng gōng jìng
[释义]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出处] 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拼音] fù guì ān lè
[释义] 指富裕而有显贵的地位,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
[拼音] jū wú qiú ān
[释义]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拼音]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释义]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拼音] píng ān jiā shū
[释义]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
[拼音] 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
[释义]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出处] 《列女传·贤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
[拼音] tǐ guó ān mín
[释义] 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拼音] ān wēi yǔ gòng
[释义]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拼音] gè ān shēng yè
[释义] 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
[出处] 《北史 隋炀帝纪》:“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拼音] xí gù ān cháng
[释义] 指习惯于规。
[出处] 陈炽《〈盛世危言〉序》:“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拼音] ān xīn luò yì
[释义] 放心,无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