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6个与“”相关的成语:
  • 子贤孙

    [拼音] xiào zǐ xián sūn
    [释义]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 子顺孙

    [拼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释义]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辨物》:“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
  • 子慈孙

    [拼音] xiào zǐ cí sūn
    [释义]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 之子

    [拼音] bù xiào zhī zǐ
    [释义] 不孝顺的子孙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 两全

    [拼音]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释义]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出处] 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 披麻带

    [拼音] pī má dài xiào
    [释义] 服重孝。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3回:“到三日,和尚打起磬子,道场诵经,挑出纸钱去。合家大小都披麻带孝。”
  • 披麻戴

    [拼音] pī má dài xiào
    [释义]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处]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 节义

    [拼音] zhōng xiào jié yì
    [释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父慈子

    [拼音] fù cí zǐ xiào
    [释义]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 《礼记 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 母慈子

    [拼音] mǔ cí zǐ xiào
    [释义]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 《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出悌

    [拼音] rù xiào chū tì
    [释义]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出处]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 出弟

    [拼音] rù xiào chū dì
    [释义] 见“入孝出悌”。
    [出处]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 忤逆不

    [拼音] wǔ nì bù xiào
    [释义] 忤逆:不顺从。不服从和孝敬父母
    [出处] 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 父严子

    [拼音] fù yán zǐ xiào
    [释义]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 唐 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 悌忠信

    [拼音] xiào tì zhōng xìn
    [释义]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 父慈

    [拼音] zǐ xiào fù cí
    [释义]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出处] 《左传 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