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ù wú cún jīng
[释义] 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拼音] kuī rán dú cún
[释义] 形容经过变乱而惟一幸存的事物。
[出处] 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
[拼音] qù shí cún xìn
[释义]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拼音] tuī wáng gù cún
[释义]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
[出处] 《尚书·汤誓》:“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拼音] ài lǐ cún yáng
[释义]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拼音] mù jī dào cún
[释义] 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拼音] xīn cún mù xiǎng
[释义]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出处]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拼音] qì wén cún zhì
[释义] 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
[拼音] cún xīn jī lǜ
[释义] 谓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
[出处] 宋·苏辙《进策五道·臣事下》第三道:“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庙,郡县之臣可使死封疆,文吏可使死其职,武吏可使死其兵,天下之人,其存心积虑,皆以为当然,是以寇至而不惧,难生而无变。”
[拼音] é cún lǐ fèi
[释义] 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如今却把这奠雁的古制化雅为俗,差个家人送来,叫作通信,这就叫做鹅存礼废。”
[拼音] xīng fèi cún wáng
[释义] 兴:兴起。把废除和消亡的事业再复兴、保存起来
[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拜郡》:“问亲邻兴废存亡,叙风烟悲楚哀伤。”
[拼音] qǔ luàn cún wáng
[释义]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拼音] jiǎn cún shē shī
[释义] 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