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ūn zǐ gù qióng
[释义] 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拼音] shǐ pén zǐ
[释义] 比喻恶名或坏事
[出处] 王朔《空中小姐》:“那你说我是饭桶也罢了,何苦把这么个屎盆子往我头上扣。”
[拼音] lǎo bā bèi zǐ
[释义] 极为古老、陈旧的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他啊,那么个麻脸儿,我八辈子也看不上!”
[拼音] lóng shēng jiǔ zǐ
[释义]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 明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拼音] mǔ cí zǐ xiào
[释义]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 《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拼音] mài qī yù zǐ
[释义] 谓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五回:“男女等也是良家儿女,只因命运淹蹇,又值恶薄时年,卖妻鬻子,家业凋零,出于无奈,只得做这偷摸的勾当。”
[拼音] rèn zéi zuò zǐ
[释义] 见“认贼为子”。
[出处]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
[拼音] wán qǐ zǐ dì
[释义] 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出处] 清·戴名世《汪河发墓志铭》:“然人无贤愚,皆向往河发,纨绮子弟或请纳交附河发为重。”
[拼音] zhuāng sūn zǐ
[释义] 装可怜相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六章:“他对事物最严厉的批评是:‘甭装孙子!’”
[拼音] nán zǐ hàn dà zhàng fū
[释义] 指志向高远有所作为的男人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男子汉大丈夫,休说那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戴鬄髻的话头。”
[拼音] qiān qiān jūn zǐ
[释义]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 《周易 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拼音] ruǎn dīng zǐ
[释义] 比喻委婉的回绝或批评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总办碰了他这么一个软钉子,气的又不敢恼出来,只得和他软商量。”
[拼音] rú zǐ niú
[释义]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出处] 郭小川《登九山》:“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
[拼音] ǎi zǐ kàn xì
[释义]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7卷:“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拼音] dà yǎ jūn zǐ
[释义]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拼音] fù liè tiān zǐ
[释义] 埒:相等。资财与帝王相等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故吴,诸侯也,以即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拼音] fù wéi zǐ yǐn
[释义]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处]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拼音] guǎn chéng zǐ
[释义] 毛笔的别名
[出处] 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
[拼音] kǎi tì jūn zǐ
[释义] 恺悌:平易近人。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拼音] láo shí zǐ
[释义] 指讨厌的东西或一般的事物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