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ēi fèng piàn yǔ
[释义] 由一根凤羽而显示其全貌。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或珍贵难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断
[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拼音] hàn guān wēi yí
[释义]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拼音] lóng wēi hǔ zhèn
[释义]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拼音] wèi wēi huái dé
[释义]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出处] 《国语 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拼音] hè sī zhī wēi
[释义]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出处] 《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拼音] kè ài kè wēi
[释义]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出处]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拼音] fā wēi dòng nù
[释义] 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
[拼音] wēi wàng sù zhù
[释义]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著: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出处] 《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拼音] wēi xíng sù wù
[释义] 以严刑使人恭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拼音] wēi zhòng lìng xíng
[释义] 权势大,有令必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拼音] wēi wàng sù zhù
[释义] 威望:威信,声望;素:一向;着:明显。一向很有威望。
[出处] 《宋史 宗泽传》:“泽威望素着,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拼音] wēi fēng xiáng lín
[释义]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出处] 《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拼音] shè wēi shàn shì
[释义] 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 《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