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ài qī yù zǐ
[释义] 谓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五回:“男女等也是良家儿女,只因命运淹蹇,又值恶薄时年,卖妻鬻子,家业凋零,出于无奈,只得做这偷摸的勾当。”
[拼音] shā qī qiú jiàng
[释义] 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拼音] tíng qī zài qǔ
[释义] 有妻并未离异,又与人正式结婚。
[出处]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
[拼音] fū qī diàn
[释义] 由夫妇两人经管的小店铺,借指夫妻两人控制某单位,变公为私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这是老规矩,也是这个夫妻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吃喝了。”
[拼音] pínjiànzhīzhī bùkěwàng,zāokāngzhīqī bù xiàtáng
[释义]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拼音] qì zǐ zhú qī
[释义] 弃:抛弃;逐:驱赶。抛弃子女赶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离子散
[出处] 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拼音] hè zǐ méi qī
[释义] 指宋隐士林逋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儿女。
[出处] 清·董以宁《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孤山林处士,但非鹤子梅妻。”
[拼音] xián mǔ liáng qī
[释义] 见“贤妻良母”。
[出处] 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拼音] ér nǚ fū qī
[释义]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出处]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拼音] pāo qī qì zǐ
[释义] 抛:丢弃。丢弃妻子儿女。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或分居两地的情景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拼音] fū róng qī xiǎn
[释义] 丈夫有了荣耀的地位,妻子也会随之显赫起来。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恨当初鸾只凤单,喜今日夫荣妻显。”
[拼音] fū guì qī róng
[释义] 见“夫荣妻贵”。
[出处] 唐·唐正辞《太子宾客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鱼轩象服,夫贵妻荣。”
[拼音] fū fù qī dài
[释义] 相传春秋时,楚狂接舆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请为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其妻以为君命不从非忠,从之又违义。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故以“夫负妻戴”谓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
[出处] 相传春秋时,楚狂接舆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请为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其妻以为君命不从非忠,从之又违义。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
[拼音] xiāng lǐ fū qī
[释义] 乡里:家乡。指相守在一起不分离的夫妻
[出处] 明·杨慎《升庵诗话·乡里夫妻》:“俗语云:‘乡里夫妻,步步相随。’言乡不离理,如夫不离妻也。”
[拼音] qī róng fū guì
[释义] 荣:荣耀。贵:显贵。指因妻子的显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处。参见“夫贵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