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òng kǒu rú yī
[释义]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拼音] náng xiá rú xǐ
[释义] 形容异常贫困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小人投人不着,囊匣如洗,无面目还乡。”
[拼音] qí zhěng rú yī
[释义] 非常整齐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拼音] rén rú cháo yōng
[释义] 人像潮水般涌来。形容人很多而且拥挤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说言未了,只见人如潮涌,却早十数对哨棒过来,前面列着四把绣旗。”
[拼音] wú lùn rú hé
[释义] 不管怎样。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
[拼音] yùn yòng zì rú
[释义]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出处] 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拼音] rú wéi qí shēng,rú jiàn qí rén
[释义]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拼音] dàn yuàn rú cǐ
[释义] 但:仅,只。就愿意这样
[出处] 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拼音] rú huò zhì zhēn
[释义] 见“如获至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至珍,一概都置之不顾。”
[拼音] rú láng rú hǔ
[释义] 见“如狼似虎”。
[出处]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拼音] guān zhě rú dǔ
[释义]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拼音] rú jī rú kě
[释义] 同“如饥如渴”。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拼音] wǎn rán rú shēng
[释义] 宛然:仿佛。指人死后仿佛和活着一样
[拼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出处]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拼音] rú rì fāng zhōng
[释义]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拼音] chē mǎ rú lóng
[释义] 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处]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拼音] gǒu zhì bù rú
[释义] 见“狗彘不若”。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拼音] gǎn bù rú mìng
[释义]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玄微道:‘此乃易事,敢不如命。’”
[拼音] rú tāng pō xuě
[释义] 同“如汤沃雪”。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如今青州只凭呼延灼一个。若是拿得此人,觑此城子,如汤泼雪。”
[拼音] rú lǚ píng dì
[释义]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 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