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è shàn hào shī
[释义]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拼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拼音] hào wéi rén shī
[释义]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释义] 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出处] 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拼音] bǎi nián zhī hǎo
[释义] 永久而美满的结合。指男女结为夫妻。亦作“百岁之好”
[出处]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
[拼音] hǎo xīn hǎo yì
[释义] 指怀着善意
[出处] 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你可不能卖了我呀!”
[拼音] hào sè zhī tú
[释义] 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拼音] hào shàn lè shī
[释义] 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施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拼音] lù lín hǎo hàn
[释义] 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拼音] chóng guī yú hǎo
[释义]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拼音] dà hǎo shān hé
[释义] 山河:指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出处] 曹靖华《安得一饮贡河水,九泉长眠愿亦足!》:“云山万里,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
[拼音] dà hǎo hé shān
[释义]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出处] 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拼音] qīng cái hǎo shī
[释义] 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拼音] hào jiǔ tān bēi
[释义] 指喜欢喝酒
[出处] 沙汀《酒后》:“保长王大廷只有一宗缺点:有点好酒贪杯。一喝醉了又会变得十足脓包,失掉了他那分坚韧的好性格。”
[拼音] hào móu shàn duàn
[释义]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拼音] duó rén suǒ hào
[释义]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拼音] 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释义]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
[拼音] zhì qīn hǎo yǒu
[释义] 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指关系最密切的亲人、朋友。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叫做'傧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亲好友中间,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
[拼音] hǎo è bù tóng
[释义]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拼音] bù hǎo yì sī
[释义]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