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án nǚ lǎo yòu
[释义] 泛指所有的人
[出处] 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拼音] nǚ liú zhī bèi
[释义] 女流:妇女。妇女之流,带轻视的说法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你女流之辈,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老熊做阴阳的人,一惟酒食是图而已。”
[拼音] nán nǚ píng děng
[释义] 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等地位
[出处] 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拼音] hóng nán lǜ nǚ
[释义] 指穿着各种漂亮衣服的青年男女。
[出处] 清 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拼音] ér nǚ sī qíng
[释义]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拼音] dà nán dà nǚ
[释义] 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3回:“我须不嫖他大男大女,不肏他亲姐晚妹,干他甚事!”
[拼音] shēng nán yù nǚ
[释义] 指生育子女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
[拼音] nǚ zhōng zhàng fū
[释义] 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拼音] nán cái nǚ mào
[释义] 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对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尝见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门第而不能如愿者,处此境地,尤要确有把持。”
[拼音] tiān nǚ sàn huā
[释义]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记载;以天女散花度菩萨和弟子的道行。后比喻大雪纷飞或抛洒东西的景象。
[出处] 《维摩经 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拼音]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释义]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出处] 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女子无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拼音] nǚ zhī nán gēng
[释义] 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出处] 宋 罗泌《路史 后纪十二 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
[拼音] ér nǚ zhī qíng
[释义]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亦作“儿女私情”。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
[拼音] nán hūn nǚ jià
[释义] 指儿女成家。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向长》:“建武中,男女聚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
[拼音] niú láng zhī nǚ
[释义]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出处] 《群音类选 南西厢记》:“你影只形单,羞睹牛郎织女星。”
[拼音] lǜ nǚ hóng nán
[释义] 服装艳丽的青年男女
[出处]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万寿寺》:“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蹁道路。”
[拼音] kuàng fū yuàn nǚ
[释义]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拼音] jīn tóng yù nǚ
[释义] 传说中服侍仙人;生有慧根的童男童女。泛指稚气无邪的男、女孩童。
[出处] 唐 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
[拼音] shēng ér yù nǚ
[释义] 指生育子女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今日已成了夫妇之好,却说出钻穴偷相这等败伦伤化的言语来,叫我明日怎与你操持井臼,生儿育女?”
[拼音] gū nán guǎ nǚ
[释义] 指单身男女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焉有孤男寡女共于幽室,况黑夜之中,不起奸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