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ān zhǎn hòu zòu
[释义]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 《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拼音] zhāo zòu mù zhào
[释义]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处] 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扞主父偃呴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拼音] zhāo zòu xī zhào
[释义]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处] 见“朝奏暮召”。
[拼音] guǎn xiǎn fán zòu
[释义] 管:管乐器;弦:弦乐器。管乐和弦乐合奏。形容声音繁杂
[出处] 《晋书·庾亮传》:“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
[拼音] luán míng fèng zòu
[释义] 弹奏演唱的美称。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心事多违,彼此郁郁,鸾鸣凤奏,久矣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