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èn fā tú qiáng
[释义]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拼音] zì gào fèn yǒng
[释义]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拼音] jiān kǔ fèn dòu
[释义]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拼音] yù xuè fèn zhàn
[释义] 浴血:浑身是血;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拼音] gū jūn fèn zhàn
[释义]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出处] 《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拼音] fèn qǐ zhí zhuī
[释义] 奋:鸟类展翅起飞。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振作起来;一股劲地赶上去。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9回:“义无反顾,惟有群策群力,奋起直追,迅电华会代表,坚持原案。”
[拼音] 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 《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拼音] fèn yǒng dāng xiān
[释义] 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拼音]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拼音] fèn yǒng qián jìn
[释义] 奋:发扬。鼓起勇气,一直向前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左右二拒,一齐鸣鼓,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前进。”
[拼音] fèn bǐ jí shū
[释义]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出处] 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拼音] fèn yǒng zhēng xiān
[释义] 奋:振起,发扬。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35回:“那德胜奋勇争先,以一当百,杀的汉兵大败而奔。”
[拼音] zhèn fèn rén xīn
[释义] 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出处] 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拼音] fèn yǒng xiàng qián
[释义] 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3回:“中有一二十个胆大的,奋勇向前跑去,见众人都不相随,又复站住。”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g
[释义]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拼音] fèn fā dǎo lì
[释义] 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出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拼音] fèn yǒng zhí qián
[释义] 奋:振起。勇气十足地直往前冲。形容在艰巨的任务或困难前不畏缩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拼音] fèn wǔ yáng wēi
[释义]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
[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
[拼音] fèn shēn bù gù
[释义] 犹奋不顾身。
[出处]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