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释义]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拼音] pǐn tóu tí zú
[释义] 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拼音] pī tóu pī liǎn
[释义] 劈:正对着,冲着。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被他劈头劈脸,抓有几个血痕。”
[拼音] bìng tóu lián
[释义] 蒂: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比喻恩爱的夫妻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拼音] chū tóu niǎo
[释义] 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等等‘经典哲学’从我们的生活词典中剔除了呢?”
[拼音] diǎn tóu huì yì
[释义]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出处]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拼音] guó nàn dāng tóu
[释义]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出处]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拼音] tóu pí fā má
[释义]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拼音] gòu miàn péng tóu
[释义] 面目肮脏,头发零乱
[出处] 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拼音] hóng tóu wén jiàn
[释义] 党、政机关下发的文件,刊头的名称常印成红字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四章:“这是中央的‘红头文件’,还是田专员的信口开河?”
[拼音] xuán tóu cì gǔ
[释义] 见“悬梁刺股”。
[出处] 《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拼音] wū tóu mǎ jiǎo
[释义] 同“乌白马角”。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拼音] méi tóu guān sī
[释义] 官司:诉讼。没有头绪或没有尽头的官司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回:“且打个没头官司,惊他一惊,也可出气。”
[拼音] xīn tóu lù zhuàng
[释义] 见“心头撞鹿”。
[出处] 《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拼音] péng tóu chì jiǎo
[释义] 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出处]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拼音] pěng tóu shǔ cuàn
[释义]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出处] 《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拼音] píng tóu lùn jiǎo
[释义] 见“评头品足”。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她们的眼睛老瞅着新娘,有时也看看新郎,她们肩挨着肩,手拉着手,评头论脚,叽叽嘈嘈地小声地吵嚷个不休。”
[拼音] wàn xù qiān tóu
[释义] 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拼音] péng tóu lì chǐ
[释义] 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拼音] péng tóu xiǎn zú
[释义] 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