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拼音] kū tāi fén yāo
[释义]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
[出处]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拼音] kū tāi shā yāo
[释义] 同“刳胎焚夭”。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拼音] liǔ yāo táo yèn
[释义] 形容女子貌美。
[出处] 唐 阎选《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鬓迭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拼音] táo yāo xīn fù
[释义] 桃夭:比喻女性貌美。指年轻貌美的新娘
[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拼音] táo yāo lǐ yàn
[释义] 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出处] 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拼音] táo yāo liǔ mèi
[释义] 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出处] 三国·蜀·毛文锡《赞浦子》词:“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熏。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