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ǒ guāng zhú tiān
[释义]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出处]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拼音] hē bì wèn tiān
[释义]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出处] 汉 王逸《天问序》:“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
[拼音] jiǎ guàn tiān xià
[释义] 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拼音] lòu xiè tiān jī
[释义] 天机:重要的机密。走漏了不宜外泄的机密。
[出处]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5回:“与小人酒食吃了,又将此物出来,叫小人付与州官收受,不许漏泄天机。”
[拼音] pī tiān gài dì
[释义]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拼音] rì yuè lì tiān
[释义]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出处] 《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拼音] tiān dà xiào huà
[释义] 能引人发笑的话题
[拼音] tiān nián bù suí
[释义] 谓未享天年。
[出处] 《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雁门太守行一》:“天年不遂,早就奄昏。”
[拼音] wù huá tiān bǎo
[释义]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拼音] xí dì mù tiān
[释义] 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出处] 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拼音] tiān rén gǎn yìng
[释义]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出处]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拼音] tiān rǎng wáng láng
[释义]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拼音] tiān fù dì zǎi
[释义]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拼音] tiān rén zhī jì
[释义] 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拼音] dé pèi tiān dì
[释义]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拼音] tiān dà dì dà
[释义] 形容极大。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拼音] tiān dào rén shì
[释义]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
[出处] 《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
[拼音] tiān gāo dì xià
[释义]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拼音] tiān jī yún jǐn
[释义] 天机:天上的织机。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天上织出的丝锦。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
[出处] 宋·张炎《词源·杂论》:“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拼音] tiān jīng dì jí
[释义]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出处] 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