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uò jǐng kuī tiān
[释义] 见“坐井观天”。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江陵》:“以此定李杜优劣,诚坐井窥天也。”
[拼音] tiān dì cháng jiǔ
[释义] 见“天长地久”。
[出处]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拼音] zuān tiān dǎ dòng
[释义] 比喻利用一切机会投机钻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那边渔阳伯与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时候,正这边庄稚燕替章凤孙钻天打洞的当儿。”
[拼音] zhǐ tiān wéi shì
[释义] 见“指天誓日”。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拼音] tiān gāo rì yuǎn
[释义]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出处] 宋·秦观《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独婴罪衅,流寓江海,天高日远,自新无路,臣诚私心痛之。”
[拼音]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释义]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出处] 《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拼音] tiān hūn dì cǎn
[释义]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拼音] tiān jīng dì wěi
[释义]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出处] 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拼音] tiān kāi dì pì
[释义]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
[出处] 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拼音] zhī mìng lè tiān
[释义]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拼音] tiān jiǎ yīn yuán
[释义]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出处] 清 黄宗羲《复秦灯岩书》:“然其至非言可传,天假因缘,或在异日。”
[拼音] tī tiān nòng jǐng
[释义]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领极大。也形容顽皮到极点。
[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
[拼音] tiān shēng dì shè
[释义] 犹天造地设。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拼音] tiān shēng tiān huà
[释义] 天然生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条计用着件东西,别人家里都没,天生天化大官人家里却有。”
[拼音] tiān dì kāi pì
[释义]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出处] 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拼音] tiān nù mín yuàn
[释义] 怒:发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拼音] tiān rǎng zhī jué
[释义]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拼音] tōng tiān chè dì
[释义]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出处]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拼音] tiān gāo dì yuǎn
[释义] 形容极其高远。比喻差距特别大
[出处]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
[拼音] 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
[释义]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出处] 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