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án tiān jì dì
[释义] 蟠:遍及;际:到。指从天到地无所不在。形容气势博大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拼音] 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
[释义]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云雾睹青天。’”
[拼音]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释义] 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拼音] qí tiān dà shèng
[释义] 指神通广大的人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
[拼音] qǐ guó yōu tiān
[释义] 同“杞人忧天”。
[出处] 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
[拼音] qí xiǎng tiān kāi
[释义]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
[出处] 清·周春《红楼梦约评》:“宝玉天地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一论,奇想天开。”
[拼音] qíng tiān jià hǎi
[释义]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出处]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这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
[拼音] tiān gāo dì yuǎn
[释义] 形容极其高远。比喻差距特别大
[出处]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
[拼音] 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
[释义]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出处] 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
[拼音] rú tiān zhī fú
[释义] 形容福气特别大。
[出处]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把如天之福,没来由选择伊家。”
[拼音] rén yuàn tiān nù
[释义]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释义]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shēng tiān rù dì
[释义] 升:上升。上到天上,钻入地下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拼音] shè yú zhǐ tiān
[释义] 向天射鱼。喻虽劳而必无所获。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度》:“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出。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拼音] shén bīng tiān jiāng
[释义]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只见风尽随着宋军乱滚,半空中又是一声霹雳,无数神兵天将,杀将下来。”
[拼音] tiān shēng yóu wù
[释义] 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出处] 明 梅鼎祚《玉合记 砥节》:“看他虽是禅踪,自然冶态,正是那天生尤物,世不虚名。”
[拼音] tiān táng dì yù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处]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拼音] tiān gāo rì yuǎn
[释义]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出处] 宋·秦观《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独婴罪衅,流寓江海,天高日远,自新无路,臣诚私心痛之。”
[拼音] tiān guān cì fú
[释义] 天官:道教奉天、地、水为三神,天官为其一。祈求降福消灾的吉利话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王氏听了,就是活神仙送了一个‘天官赐福’条子,笑道:‘你回来了好,这病减了七分之七。’”
[拼音] tiān dǎ léi jī
[释义]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