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ǔ tiān tóng qìng
[释义] 遍天下的人一同欢庆。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今溥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拼音] tiān bēng dì xiàn
[释义]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拼音] tiān bù jiǎ nián
[释义] 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拼音]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释义]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拼音] tiān duó qí pò
[释义] 见“天夺之魄”。
[出处] 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
[拼音] tán tiān lùn dì
[释义] 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出处] 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俺门中未有三千客出来的谈天论地胸卷江淮。”
[拼音] tiān yuán còu hé
[释义]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出处]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
[拼音] qī tiān wǎng rén
[释义] 骗天骗人。形容欺骗行为之大。
[出处] 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旬日之间,又有造为国是之说以应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险慝,抑又甚焉!”
[拼音] qī tiān wǎng dì
[释义] 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拼音] qīng tiān bái rì
[释义] 大白天。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醒来!清天白日,却怎的这等酣睡?”
[拼音] quán qīng tiān xià
[释义] 权势压倒天下。形容权势极大。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拼音]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释义]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 唐 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拼音] wéi tiān hài lǐ
[释义] 见“违天逆理”。
[出处] 《南齐书·魏虏传》:“武帝之胤悉被诛戮,初无报效,而反为今主尽节,违天害理。”
[拼音]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wěi dì jīng tiān
[释义] 纬:丝织品的横线;经:丝织品的直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学自然纬地经天。’”
[拼音] sǎo chú tiān xià
[释义] 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出处] 《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拼音] shuǐ tiān yī sè
[释义]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拼音] suō dì bǔ tiān
[释义] 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出处] 《旧唐书 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拼音] tiān lǐ rén qíng
[释义]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逍遥乎无形之乡,倚天理,观人情,明始终,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