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ǔ miào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拼音] yì bó yún tiān
[释义]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拼音] méi fǎ méi tiān
[释义]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这样没法没天的!我偏要打这里走。”
[拼音] yī tiān xīng dǒu
[释义] 比喻事情多而杂乱。
[出处]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拼音] tiān xià wéi jiā
[释义]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拼音] míng xiǎn tiān xià
[释义]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拼音] màn tiān zā dì
[释义] 铺天盖地。
[出处] 宋·范成大《雪复大作六言》:“遥想漫天匝地,近听穿幔鸣窗。”
[拼音] nǚ wā bǔ tiān
[释义]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拼音] nì tiān dà zuì
[释义] 逆:违背。形容极大的罪恶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拼音] zhōng tiān zhī hèn
[释义] 到死的时候也不能消除的憾恨。终天:终身。
[出处] 明 归有光《震川集 请敕命事略》:“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拼音] zhòu tiān mà dì
[释义] 形容信口乱骂。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拼音]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
[释义]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出处] 唐 李白《蜀道难》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拼音] nìngjiàowǒfù tiānxiàrén,xiūjiào tiānxiàrén fùwǒ
[释义] 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拼音] qí tiān hóng fú
[释义] 称颂人福气大,与天相齐。
[出处] 明·无名氏《献蟠桃》第四折:“众群仙都来祝寿,金銮殿乐奏箫韶,愿圣主齐天洪福,祝延龄万国来朝。”
[拼音]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释义]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出处]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拼音] āi gǎn tiān dì
[释义]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拼音] tiān yáo dì yuǎn
[释义] 形容极其高远
[出处] 宋·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拼音] hū tiān jiào dì
[释义] 见“呼天号地”。
[出处] 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拼音] yún guò tiān kōng
[释义]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拼音] wèng tiān zhī jiàn
[释义] 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出处] 宋·黄庭坚《再次韵奉答子由》诗:“似逢海若谈秋水,始觉醯鸡守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