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yuān zhī gé
[释义]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
[拼音] tiān xiāng guó sè
[释义]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 唐 李濬《松窗杂录》:“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拼音] tiān chā dì yuǎn
[释义]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出处] 鲁迅《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拼音] nán rú dēng tiān
[释义] 形容难办的事
[拼音] wū tiān hēi dì
[释义] 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拼音] tiān yǔ rén guī
[释义]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拼音] nì tiān xíng shì
[释义]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
[出处]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逆天行事的无徒子,怎与皇家做柱石。”
[拼音] tiān jiǎ liáng yuán
[释义]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出处]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拼音] nì tiān ér xíng
[释义]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拼音] sān tiān liǎng tóu
[释义]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出处]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拼音] dǎn dà pō tiān
[释义] 同“胆大包天”。
[出处] 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拼音]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释义]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出处]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拼音] hēi tiān bàn yè
[释义] 指深更半夜
[出处] 马烽《三年早知道》:“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
[拼音] héng xíng tiān xià
[释义] 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出处]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拼音] hàn tiān zhèn dì
[释义]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拼音] huó tiān yuān wǎng
[释义] 形容冤枉之极。
[出处]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你们都说三闾大夫发了疯,其实真是活天冤枉。”
[拼音] nìngjiàowǒfù tiānxiàrén,xiūjiào tiānxiàrén fùwǒ
[释义] 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拼音] mà tiān zhòu dì
[释义] 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
[出处]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
[拼音] miù xiǎng tiān kāi
[释义] 形容想法非常荒谬
[出处]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而况梁氏之地租地价论,谬想天开,得未曾有。”
[拼音] méi fǎ méi tiān
[释义]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这样没法没天的!我偏要打这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