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àng tiān rù dì
[释义]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拼音] qíng tiān zhù
[释义]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注,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
[拼音] tiān tā dì xiàn
[释义]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拼音] tiān zhī dì zhī
[释义]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拼音] hǎi běi tiān nán
[释义]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出处]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拼音] huáng tiān hòu tǔ
[释义]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拼音] tiān zhēn wú xié
[释义]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拼音] hēi tiān bái rì
[释义]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拼音] huí tiān wú lì
[释义]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 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拼音] tiān wáng lǎo zǐ
[释义]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拼音] pěng dào tiān shàng
[释义] 比喻吹捧过分
[出处] 林语堂《说福禄特尔与中国迷》:“中国的文化礼教,曾经被欧人称为世界最高的文化,捧到天上去。”
[拼音] shǒu yǎn tōng tiān
[释义]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拼音] tiān jiǎ liáng yuán
[释义]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出处]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拼音] sàng tiān hài lǐ
[释义] 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拼音] pán gǔ kāi tiān dì
[释义] 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出处] 《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拼音] tiān xià guī xīn
[释义]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拼音] tiān shēng tiān shā
[释义]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
[出处] 汉·张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拼音] làng jì tiān xià
[释义] 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出处] 宋 李楙《野客丛书 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拼音] qī tiān kuāng dì
[释义]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拼音] tiān zī guó sè
[释义]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公羊传 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