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 dí dāng qián
[释义] 当:面对、正在。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表示面对危难;处于严重的关头。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不容忽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拼音] tān xiǎo shī dà
[释义]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拼音] dà fēng dà làng
[释义]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拼音] shēn zhái dà yuàn
[释义] 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旧时多指富贵人家。
[出处]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楼。”
[拼音] dà huò lín tóu
[释义]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拼音] dà jiā fēng fàn
[释义]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拼音] míng shān dà chuān
[释义]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拼音] dà kāi yǎn jiè
[释义] 开:扩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围。开阔视野;大长见识。
[出处] 唐 李濬《松窗杂录 楚儿》:“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大开眼界莫言冤’。”
[拼音] dà mèng chū xǐng
[释义]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出处]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拼音] dà miù bù rán
[释义] 指非常错误;实际完全不是这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拼音] dà cái xiǎo yòng
[释义]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你如今连个‘名世之数’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
[拼音] dà qiǎo ruò zhuō
[释义]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拼音] dà quán dú lǎn
[释义]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拼音] kuáng wàng zì dà
[释义]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拼音] dà xǐ guò wàng
[释义]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拼音] méi dà méi xiǎo
[释义] 指对长辈或职位高的人不尊敬,没礼貌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
[拼音] dà yǒu kě guān
[释义] 很值得一看。形容事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出处] 元 无名氏《李师师传》:“殊不知美成文笔,大有可观,作《汴都赋》,如笺奏杂著,皆是杰作。”
[拼音] dà yǒu rén zài
[释义] 原指有很多的人还活在世上。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阳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拼音] dà dà liē liē
[释义] 形容待人处事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3回:“忽见由南往北来了数十头牛,大大咧咧地赶着牛,牛上骑着三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