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 tí xiǎo zuò
[释义]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出处] 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拼音] dà nán dà nǚ
[释义] 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3回:“我须不嫖他大男大女,不肏他亲姐晚妹,干他甚事!”
[拼音] dà kě bù bì
[释义] 可:可以;必:肯定,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拼音] kǒu chū dā yán
[释义]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拼音] kōng xīn lǎo dà
[释义] 指装腔作势、无真实本领的人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苏联作家七人集序》:“读者自有确当的批判,不再受空心老大的欺骗了。”
[拼音] dà dà xiǎo xiǎo
[释义] 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小人只认的大郎一个养家经纪人,且是在街上做些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了一个人。”
[拼音] dài dà mào zǐ
[释义] 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没有戴大帽子。”
[拼音] tiǎo dà liáng
[释义] 承担关键的任务,承担对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比喻起骨干作用
[出处] 金玉舟《赵匡胤》第19章:“他不再是惹事生非的公子哥,而是个有战略思想,能挑大梁的好汉了。”
[拼音] dà fàng bēi shēng
[释义]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拼音] luò luò dà duān
[释义] 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出处] 《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拼音] kuān huái dà dù
[释义] 胸怀宽阔,度量大。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他怎能不对主子的‘宽怀大度’感激涕零?”
[拼音] sì dà jiē kōng
[释义]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拼音] kuān hóng dà dù
[释义] 见“宽宏大度”。
[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唤几个来唱于俺听,学士休听便了。”
[拼音] wǔ dà sān cū
[释义]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出处] 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拼音] gù xiǎo shī dà
[释义] 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出处] 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拼音] dà rén xiān shēng
[释义]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拼音] gāo tóu dà mǎ
[释义] 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出处] 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拼音] luò luò dà zhě
[释义] 荦荦:明显。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拼音] háo táo dà kū
[释义] 大声哭叫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来。”
[拼音] guó jiā dà shì
[释义] 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