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i gāng nèi róu
[释义]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拼音] páng mén wai dào
[释义] 见“旁门左道”。
[出处] 《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拼音] rǎng wài ān nèi
[释义]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拼音] shēn wài zhī wù
[释义]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拼音] bā huāng zhī wài
[释义]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拼音] yì wài zhī cái
[释义] 意料之外的钱财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拼音] chū rén wàng wai
[释义] 犹出人意表。
[出处] 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
[拼音] dǎ lǐ dǎ wài
[释义] 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出处] 浩然《浮云》:“娶了媳妇,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
[拼音] wài fāng nèi yuán
[释义] 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拼音] fèn wài yāo ráo
[释义]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拼音] fēng chén wài wù
[释义]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拼音] gāng zhōng róu wài
[释义]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出处]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拼音] mèi wài qiú róng
[释义]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拼音] nèi chá wài diào
[释义]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出处] 《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拼音] zhōng wài gǔ jīn
[释义]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出处]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拼音] wài qiǎo nèi jí
[释义] 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拼音] xiāo yáo wù wài
[释义]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出处]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拼音] zhí nèi fāng wài
[释义] 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出处] 《周易 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拼音] quán qīng zhōng wai
[释义] 权势压倒朝廷内外。形容权势极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2回:“视秦王之丧,愈加众盛,正是‘权倾中外,威振诸侯’。”
[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jí
[释义] 外表上好象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英国被兵》:“英夷与俄罗斯两国交恶,俄罗斯方争印度于英夷,积岁构兵,外强中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