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 chù zhuó mò
[释义]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拼音] duàn rán chǔ zhì
[释义] 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拼音] bù zú zhī chù
[释义] 不完善的地方
[出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拼音] tóu zú yì chǔ
[释义] 谓被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泯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拼音] cháo jū xué chǔ
[释义] 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出处] 北魏 卢元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惟饮噬于山泽。”
[拼音] suǒ dào zhī chù
[释义] 所去的任何地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拼音] wú dì zì chǔ
[释义] 犹无地自容。
[出处] 《宋书·刘堪传》:“合门惭惧,无地自处。”
[拼音] rén shēng hé chù bù xiāng f
[释义]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出处]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拼音] chǔ zhī yàn rán
[释义] 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
[出处] 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
[拼音] hè chǔ jī qún
[释义] 同“鹤立鸡群”。
[出处]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拼音] chǔ zhī yí rán
[释义] 处:处理;之:代词;怡然:安适愉快。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很安适愉快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
[拼音] chū chǔ shū tú
[释义] 见“出处殊涂”。
[出处]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八:“出处殊途,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拼音] chǔ zhī chuò rán
[释义] 处:对待;绰然:宽裕舒缓的样子。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能显得从容坦然
[出处]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拼音] ān shí chǔ shùn
[释义]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拼音] māo shǔ tóng chǔ
[释义] 见“猫鼠同眠”。
[出处] 《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拼音] chāo rán dú chǔ
[释义] 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出处]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拼音] yàn chǔ fén cháo
[释义]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拼音] xī jì jìng chù
[释义]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 《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拼音] chū chǔ jìn tuì
[释义] 出仕或隐退。
[出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拼音] ān shì lì chù
[释义]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