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ǔ zhì shī dàng
[释义] 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过去家父对列位有些处置失当之处,驱逐你们出了庄子,流落外乡,受了几天苦,委屈了众人。”
[拼音] xiào chù cáng dāo
[释义]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拼音] dào chù pèng bì
[释义]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30章:“可惜他偏偏赶上了解放,到处碰壁,直碰得头破血流。”
[拼音] dú dào zhī chù
[释义]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拼音] yàn què chǔ wū
[释义] 见“燕雀处堂”。
[出处] 《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拼音] shēn shǒu yì chù
[释义]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出处] 《北齐书 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拼音] chǔ ān sī wēi
[释义] 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拼音] sāo zhe yǎng chù
[释义]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出处] 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拼音] ān cháng chǔ shùn
[释义]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拼音] lì shēn chǔ shì
[释义] 立身:在社会上立脚;处世: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在社会上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
[出处] 晋 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拼音] wǔ fāng zá chǔ
[释义]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拼音] nán guō chǔ shì
[释义]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参见“滥竽充数”。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拼音] pà chù yǒu guǐ
[释义] 越是害怕的地方越是有鬼出现。比喻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出现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二章:“正如俗话所说:怕处有鬼。”
[拼音] yì dì ér chǔ
[释义]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出处] 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拼音] wú xià zhù chǔ
[释义]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出处]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拼音] ān shēn zhī chù
[释义]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拼音] gān chǔ xià liú
[释义]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出处]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拼音] dà chù zhuó mò
[释义]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拼音] duàn rán chǔ zhì
[释义] 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拼音] yán jū xué chǔ
[释义]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出处] 语出《韩非子 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