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ng cái jìng shì
[释义] 见“轻财重士”。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拼音] yǎ rén yùn shì
[释义]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又《声容·治服》:“若果如是,则亦艳妆村妇而已矣,乌足动雅人韵士之心哉。”
[拼音] 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 犹言谦恭下士。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拼音] yóu xiá qí shì
[释义] 漫无目的浪游四方,寻求冒险以显示武功、勇敢、宽仁侠义的人
[拼音] hè míng zhī shì
[释义]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出处] 《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拼音] tuī xián jìn shì
[释义] 推:举荐。推荐贤人,引进学者
[出处] 唐·姚崇《答张九龄书》:“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
[拼音] tuò chí zhī shì
[释义] 跅驰:放荡。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拼音] kū gǎo zhī shì
[释义] 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拼音] liè shì xùn míng
[释义]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拼音] chǔ shì héng yì
[释义] 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拼音] qīng qián xué shì
[释义]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出处]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拼音] zhī rén xià shì
[释义]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出处] 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拼音] xuě zhōng gāo shì
[释义] 梅花
[出处] 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拼音] tuī gǔ jiàn shì
[释义] 毂:车轮中心;推毂:比喻推荐人才;荐:举荐。推举人才,引荐贤士
[出处]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其他推毂荐士,为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拼音] pín shì shì guā
[释义] 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出处] 《北齐书·杨愔传》:“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其大者。”
[拼音] pí xiàng zhī shì
[释义]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
[拼音] néng shì nì móu
[释义] 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
[出处] 《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
[拼音] jí xián ào shì
[释义] 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独据梁山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
[拼音] gěng jiè zhī shì
[释义] 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指正直的人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拼音] fāng wén zhī shì
[释义] 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