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ú xián yòng shì
[释义] 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
[出处]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着师父出去。”
[拼音] míng shì sù rú
[释义]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出处] 《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拼音] ài cái hǎo shì
[释义]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 《晋书 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拼音] bái wū zhī shì
[释义] 指贫寒的士人。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拼音] wén rén mò shì
[释义] 泛指文人、文士。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这碑记日日寻访,何能凑巧?”
[拼音] fǎ jiā bì shì
[释义]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出处]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拼音] gōng xiān shì zú
[释义] 犹身先士卒。
[出处] 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誓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拼音] wén fáng sì shì
[释义] 见“文房四宝”。
[出处] 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拼音] gāo rén shèng shì
[释义] 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出处]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拼音] jiāng hǎi shì
[释义]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出处]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拼音] yī jiè zhī shì
[释义] 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拼音] jìng xián zhòng shì
[释义] 见“敬贤爱士”。
[出处]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四折:“元帅宽仁厚德,敬贤重士,岂肯记旧仇,并不挟冤。”
[拼音] lǐ shì qīn xián
[释义] 礼: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识的人,亲近有才德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拼音] měng shì rú yún
[释义] 形容猛将非常多
[出处] 朱德《赠友人》:“华北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拼音] jiě jiǎ xiū shì
[释义]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出处] 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拼音] jìng xián xià shì
[释义]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拼音] qīng cái jìng shì
[释义] 见“轻财重士”。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拼音] shì shēn míng liú
[释义] 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出处] 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拼音] fāng wài zhī shì
[释义]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出处] 《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拼音] 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 犹言谦恭下士。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