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āo rén mò shì
[释义] 同“骚人墨客”。
[出处]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第一卷:“未尝有横画舫于烟波,负奚囊于邱壑者,今世之骚人墨士,不过侈谈西湖耳。”
[拼音] cū tōng wén mò
[释义]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拼音] mò tū bù qián
[释义] 见“墨突”。
[出处] 东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拼音] nóng mò zhòng cǎi
[释义]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8章:“九八年,历史肯定会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
[拼音] mó mò rú háo
[释义] 濡:湿;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宛如从外面走来。”
[拼音] mó mò shǔn háo
[释义] 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发笔快的,早已有了破题、承题、小讲。”
[拼音] wǔ nòng wén mò
[释义]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出处] 《隋书·王世充传》:“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拼音] bǐ mò zhī lín
[释义] 斯文萃集的地方。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对作》:“汉家极笔墨之林,书论之造,汉家尤多。”
[拼音] làng fèi bǐ mò
[释义]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出处]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拼音] kǒng xí mò tū
[释义]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拼音] hēi tiān mò dì
[释义] 见“黑天摸地”。
[出处]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拼音] cí rén mò kè
[释义]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馆娃宫、铜雀台,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
[拼音] wén rén mò shì
[释义] 泛指文人、文士。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这碑记日日寻访,何能凑巧?”
[拼音] xiōng zhōng wú mò
[释义] 胸中没有墨水。比喻学识浅薄
[出处] 宋·吴子良《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盖亦有据。”
[拼音] huà jiāng mò shǒu
[释义] 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
[出处] 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唐初比偶……继以李杜代兴,杯酒论文,雅称同调,而李不袭杜,杜不谋李,未尝党同伐异,画疆墨守。”
[拼音] fěn bái mò hēi
[释义] 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出处] 《战国策 楚策三》:“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拼音] diào mò nòng bǐ
[释义] 谓玩弄文字技巧。
[出处] 汉·王充《论衡·佚文》:“天文人文,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
[拼音] dǎo jǔ jiàn mò
[释义] 同“蹈矩循规”。
[出处] 明·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其如某最迂阔樗散,徒有蹈矩践墨之小节,本无经时理物之长才。”
[拼音] ōu fēng mò yǔ
[释义]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处] 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拼音] sāo wēng mò kè
[释义] 同“骚人墨客”。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