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39个与“”相关的成语:
  • 铁壁

    [拼音] tóng qiáng tiě bì
    [释义]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红杏出

    [拼音]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释义] 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
    [出处] 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 祸起萧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兄弟阋

    [拼音] xiōng dì xì qiáng
    [释义] 指兄弟之间发生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阋:争吵;争斗。
    [出处] 《诗经 小雅 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狗急跳

    [拼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释义] 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 有耳

    [拼音] gé qiáng yǒu ěr
    [释义]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出处]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 铁壁铜

    [拼音] tiě bì tóng qiáng
    [释义]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是人强马壮。”
  • 之祸

    [拼音] xiāo qiáng zhī huò
    [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 朽木粪

    [拼音] xiǔ mù fèn qiáng
    [释义]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外汉

    [拼音] qiáng wài hàn
    [释义] 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 引水入

    [拼音] yǐn shuǐ rù qiáng
    [释义] 比喻自招灾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墙,开门揖盗么。”
  • 头撞南

    [拼音]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
    [释义] 撞:撞击。指认死理
    [出处] 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
  • [拼音] wā qiáng jiǎo
    [释义] 比喻拆台
    [出处] 毛泽东《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问题》:“彼此不挖墙脚,彼此不在对方军政军内组织秘密支部。”
  • 花路草

    [拼音] qiáng huā lù cǎo
    [释义] 见“墙花路柳”。
    [出处]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花路柳

    [拼音] qiáng huā lù liǔ
    [释义] 喻娼妓。
    [出处] 明·高明《二郎神·秋怀》套曲:“风流。恩情怎比,墙花路柳?记待月西厢,和你携素手。”
  • 而立

    [拼音] miàn qiáng ér lì
    [释义]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 《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 祸发萧

    [拼音] huò fā xiāo qiáng
    [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桃李门

    [拼音] táo lǐ mén qiáng
    [释义] 谓生徒众多的师门。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 御侮

    [拼音] xì qiáng yù wǔ
    [释义]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
    [出处] 《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 头草

    [拼音] qiáng tóu cǎo
    [释义] 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