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拼音] jiān dìng bù yí
[释义]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拼音] jiān chí bù xiè
[释义]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拼音] jiān rú pán shí
[释义] 坚:牢固;磐石:大石头。牢固得像大石头一样。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
[出处] 《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作》:“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拼音] jiān rěn bù bá
[释义]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出处] 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拼音] wú jiān bù cuī
[释义]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
[出处] 《旧唐书 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拼音] jiān bù kě cuī
[释义] 坚:坚固;摧:摧毁;破坏。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出处] 清 郑燮《原诗 内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
[拼音] jiān kǔ zhuó jué
[释义] 卓绝:超越一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也作“艰苦卓绝”。
[出处] 清 朱琦《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虽使古人坚苦卓绝之行,推彼其心,其视鼎钁,甘之如饴。”
[拼音] jiān rèn bù bá
[释义]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出处] 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拼音] jiān qiáng bù qū
[释义]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拼音] cuì ér bù jiān
[释义]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拼音] jiān chí bù yú
[释义] 渝:改变。坚持到底;决不改变。
[拼音] jiān bì qīng yě
[释义]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拼音] pī jiān zhí ruì
[释义] 披:穿戴;坚:指铠甲;执:拿着;锐:指兵器。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或身先士卒之意。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拼音] jiān zhēn bù yú
[释义]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出处] 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拼音] xīn jiān shí chuān
[释义]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 陆九渊《语录》:“俗谚云:‘心坚石穿’。即是一个人,如何不打叠教灵利。”
[拼音] pī jiān zhí ruì
[释义]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拼音] lǚ shuāng jiān bīng
[释义]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 《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拼音] qióng qiě yì jiān
[释义]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出处] 《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拼音] jiān jiǎ lì rèn
[释义] 见“坚甲利兵”。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