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n cáo dì fǔ
[释义] 按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我到咱家,不能发送爷爷入土,不能伺候奶奶,倒叫我奶奶伺候我,且了自己爹娘。这个不孝,就是阴曹地府下,也自心不安。”
[拼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释义]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 《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拼音] tiān píng dì chéng
[释义]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拼音] zhǐ tiān huà dì
[释义] 本指道教画符。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 皇霸》:“指天画地,神仙潜通。”
[拼音] màn tiān gài dì
[释义]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拼音] màn shān biàn dì
[释义]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拼音] luò dì shēng gēn
[释义] 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出处] 《人民日报》1969.12.18:“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农村落地生根,干一辈子革命。”
[拼音] wú rén zhī dì
[释义] 见“无人之境”。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为道,造作桥阁。”
[拼音] zhì dì yǒu shēng
[释义]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拼音] yán miàn sǎo dì
[释义] 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戴过一次高帽子的,从此颜面扫地,做不起人。”
[拼音] wēi xìn sǎo dì
[释义]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出处] 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拼音] píng dì fēng bō
[释义]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 唐 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拼音] jiù dì chóng yóu
[释义]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拼音] dì tóu shé
[释义] 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拼音] tiān gāo dì hòu
[释义]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拼音] gān nǎo tú dì
[释义] 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拼音] mù tiān xí dì
[释义] 幕:帐幕。把蓝天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铺席”。形容胸襟旷达开阔;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拼音] dì dì dào dào
[释义] 真正的,够标准的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拼音] tiān huāng dì lǎo
[释义]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出处] 唐 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拼音] dì jiǎo tiān yá
[释义] 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出处] 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