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dà dì dà
[释义] 形容极大。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拼音] tiān gāo dì xià
[释义]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拼音] tiān jīng dì jí
[释义]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出处] 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拼音] tiān dì shén míng
[释义] 指上天和神灵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拼音] xíng shèng zhī dì
[释义]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
[出处] 唐·李世民《册高士廉改封申国公文》:“形胜之地,允属勋贤。”
[拼音] ā pí dì yù
[释义] 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
[出处] 见“阿鼻地狱”。
[拼音] chōng tiān sāi dì
[释义] 指整个宇宙。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拼音] dì yù biàn xiàng
[释义] 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出处]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拼音] dì jí tiān jīng
[释义]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出处] 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拼音] dì lǎo tiān hūn
[释义] 形容变化剧烈。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拼音] dì yuǎn shān xiǎn
[释义] 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拼音] fán huá shèng dì
[释义] 繁华:繁盛华丽。热闹的名胜之地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因游学来至嘉禾地方,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华胜地。”
[拼音] guì yù zhī dì
[释义] 指京师。
[出处] 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拼音] jiāng tiān jiù dì
[释义] 谓以高就低。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拼音] jīn guāng gài dì
[释义] 比喻钱神的本领高强。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拼音] tiān zāi dì yāo
[释义]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出处] 《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拼音] tuī tiān qiǎng dì
[释义] 形容乱推乱搡。
[出处]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拼音] tuō tiān sǎo dì
[释义] 形容衣服过长。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一脚踹着,不险些儿绊倒了。”
[拼音] tiān kuān dì zhǎi
[释义] 窄:狭小。形容天下难以容身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只为他财散人离,闪的我天宽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会巧言令色。”
[拼音] tiān níng dì bì
[释义]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 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