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án tiān xí dì
[释义] 瞒:隐瞒实情。指瞒上欺下,一手遮天
[出处] 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说邻封安然无事,那日问环球公法,谁是谁非。他瞒天席地,不令主知。”
[拼音] mán tiān mèi dì
[释义] 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
[出处] 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拼音] mà tiān chě dì
[释义] 见“骂天咒地”。
[出处] 梁斌《播火记》:“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拼音] niú mián dì
[释义]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拼音] zú tà shí dì
[释义] 犹言脚踏实地。
[出处] 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
[拼音] píng dì dēng yún
[释义] 见“平地青云”。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拼音]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出处]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拼音] pì dì kāi tiān
[释义] 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拼音] pén cháo tiān,wǎn cháo dì
[释义] 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出处] 老舍《方珍珠》第四幕:“看,这里盆朝天,碗朝地,没人管。”
[拼音] qióng tiān jí dì
[释义] 比喻极边远之处。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元之盛时,外夷朝贡者千余国,可谓穷天极地,罔不宾服。”
[拼音] tiān qí dì guài
[释义] 怪:奇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
[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数,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拼音] tiān dì zhū miè
[释义]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拼音] tiān lǎo dì huāng
[释义] 见“天荒地老”。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
[拼音] tiān zāi dì biàn
[释义]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
[出处] 《魏书·崔诰传》:“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秦凉。”
[拼音] zhī dì zhī tiān
[释义] 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拼音] tuò dì chéng wén
[释义] 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拼音] tiān zāi dì niè
[释义] 灾:灾祸;孽:灾殃。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出处] 《隋书·高祖纪》:“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拼音] tiān dì jīng wěi
[释义]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拼音] zhē dì gài tiān
[释义] 同“遮天盖地”。
[出处] 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拼音] tōng tiān dá dì
[释义] 犹言顶天立地。
[出处]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通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