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释义]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shēng tiān rù dì
[释义] 升:上升。上到天上,钻入地下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拼音] sǎo tián guā dì
[释义] 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指干零杂农活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拼音] shēn shǒu yì dì
[释义] 见“身首异处”。
[出处] 《天安门诗抄·警告丑类》:“丑类敢越雷池,小心身首异地。”
[拼音] tiān táng dì yù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处]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拼音] wǔ jīng sǎo dì
[释义] 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
[出处]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拼音] chēng tiān zhǔ dì
[释义] 犹言顶天立地。
[出处] 《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拼音] tiān zāi dì niè
[释义] 灾:灾祸;孽:灾殃。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出处] 《隋书·高祖纪》:“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拼音] chuí xiōng tà dì
[释义] 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出处] 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拼音] chuàng tiān hū dì
[释义] 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出处] 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拼音] dàn mù rù dì
[释义]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拼音] guā guā duò dì
[释义] 见“呱呱坠地”。
[出处] 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拼音] gōng gài tiān dì
[释义] 盖:胜过。功绩胜过天下所有人。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拼音] gài dì ér lái
[释义]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拼音] háo tiān hǎn dì
[释义] 见“嚎天动地”。
[出处]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拼音] píng dì dēng yún
[释义] 见“平地青云”。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拼音]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出处]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拼音] pì dì kāi tiān
[释义] 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拼音] pén cháo tiān,wǎn cháo dì
[释义] 形容家庭中杂乱无条理。
[出处] 老舍《方珍珠》第四幕:“看,这里盆朝天,碗朝地,没人管。”
[拼音] qióng tiān jí dì
[释义] 比喻极边远之处。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元之盛时,外夷朝贡者千余国,可谓穷天极地,罔不宾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