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dì bù róng
[释义]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拼音] hàn dì yáo tiān
[释义]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拼音] tiān dì liáng xīn
[释义]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拼音] shān bēng dì chè
[释义] 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出处] 《宋书 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拼音]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拼音] hàn tiān dòng dì
[释义] 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先生,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
[拼音] hēi tiān mō dì
[释义]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拼音] shān bēng dì tā
[释义] 见“山崩地陷”。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拼音] wú dì zì cuò
[释义] 犹无地自容。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释义]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拼音] wěi dì jīng tiān
[释义] 纬:丝织品的横线;经:丝织品的直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学自然纬地经天。’”
[拼音] píng dì qīng yún
[释义] 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出处] 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拼音] lì dì shēng gēn
[释义] 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拼音] píng dì bō lán
[释义] 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
[出处] 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拼音] lì chī dì xiàn
[释义] 不从事生产,只知道消耗,就会连地也弄得塌陷
[出处]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拼音] mán tiān yuàn dì
[释义]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出处]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拼音] mán tiān mán dì
[释义] 指瞒上欺下
[出处]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便休得要瞒天瞒地,你则会帐房里闲坐的,咱可便委其实。”
[拼音] mán tiān mèi dì
[释义] 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出处] 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拼音] niú mián jí dì
[释义] 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出处] 《晋书·周光传》:“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拼音]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
[释义]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出处] 五代 前蜀 韦庄《喜迁莺》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