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ōng zhōng tǐ guó
[释义] 谓尽忠为国。
[出处]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拼音] kāi guó chéng jiā
[释义]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出处] 《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拼音] kuāng guó jì shí
[释义]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出处] 《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拼音] tǐ guó jīng yě
[释义] 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出处] 《周礼 天官 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拼音] wáng guó dà fū
[释义]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出处]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拼音] wáng guó zhī qì
[释义]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拼音] wáng guó zhī shè
[释义]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出处] 《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拼音] ān guó níng jiā
[释义] 指治理国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拼音] ān guó fù mín
[释义]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拼音] guó zhī sì wéi
[释义] 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
[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拼音] guó mài mín mìng
[释义] 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出处]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拼音] guó jiā duō nàn
[释义]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拼音] lǐ ràng wéi guó
[释义]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拼音] pò jiā wéi guó
[释义]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出处] 汉·侯霸《李通辞位议》:“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拼音] pò jiā wáng guó
[释义]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出处] 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拼音] pò jiā wēi guó
[释义] 损毁家庭危害国家
[出处] 三国·魏·钟会《母夫人张氏传》:“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古今以为鉴诚。”
[拼音] shàng yī yī guó
[释义]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出处] 《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拼音] tǐ guó ān mín
[释义] 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拼音] tú shēn wàng guó
[释义] 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出处] 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拼音] xīng bāng lì guó
[释义] 邦:国家。建立和振兴国家。
[出处]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